Forwarded from 中文社科讲座资讯
青年系列講座第14場
历史、记忆与公民教育
「人类对抗强权的斗争,就是记忆对抗遗忘的斗争。」這是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笑忘書》中的一段話。然而,在中國這一片土地上,關於1989年那年夏天的記憶卻不被允許討論,連哀悼也需要遮遮掩掩。

歷史的書寫如何與權力糾纏?保存記憶如何成為一種抗爭的形式?

在后六四的時代,歷史的缺失又如何影響了年輕一代的價值觀與身份認同?

9月26日(週六)晚上8點,Zoom房間號769 7890 7301,讓我們一起來探討歷史、記憶與公民教育的關係。

【講者簡介】

何曉清,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曾任教於哈佛大學,韋爾斯利學院和聖邁克爾學院。她教授的關於1989年天安門運動及其影響的課程「有目标的反叛﹕天安门运动的历史与记忆」,曾連續三年獲哈佛大學卓越教學證書。她的首部著作《天安門流亡:中國民主抗爭的聲音》被亞洲協會的中國檔案評為2014年關於中國的五大書籍之一。2016年,她被選為該年度百名中國公共知識分子之一。

何曉清的研究專長包括:1989年天安門運動及其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和後89民族主義;言論自由和審查;歷史、記憶和權力、政治社會化、青年價值觀和社會變革之間的聯繫,及其對公民、身份認同、人權與民主化的影響。
Samsung HW-B650: A Powerful Soundbar for an Immersive Audio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