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裁判法院第六庭
#黃國輝裁判官
#1111大埔 #續審 [5/4]

D1王(16)
D5何(22)
D6郭(27)
D7呂(20)

早前另外3名被告已認罪(D2D4D3

控罪
(1)D1-6:意圖危害乘客等的安全而在鐵路上放置物品罪
(第212章《侵害人身罪條例》第32條;最高刑罰監禁14年)
(5)D7:管有攻擊性武器或非法用途工具
(即2萬用刀1錘1鉗2螺絲批)
(7)D1-6:危害他人安全(控罪(1)的交替控罪)
(第556章《香港鐵路條例》第30條;最高刑罰罰款$100,000及監禁3年)

被告全不認罪

承上
Parta Partb Partc
——————————————————
法庭表示表面證供成立,各被告需要答辯。
D1選擇答辯,會傳召一名品格證人。
D5,D6選擇不答辯,不會傳召證人。
D7選擇不答辯,會傳召一名證人。


⚫️辯方主問
d1前一晚約6、7點見到電話程式telegram ,有人呼籲明天早上0600時,希望以人鏈活動呼籲更多香港市民一起罷工罷課,令到政府撤回逃犯條例。d1表示起點在廣福村迴旋處,大埔中心為總站,如果人數足夠,可以連在一起,9點後,d1見到telegram有人召集在各區進行塞鐵的行動,但自己沒有打算參與。由於活動是由少人關注的頻道發起,所以d1不知道會有幾多人參與人鏈行動。

辯方呈上3張地圖給d1:
第一張地圖,不能完全顯示整個畫面,(辯方要求d1用筆標示自己走過的路線)。d1表示整段路程都是沒有見到有其他人出現,到了天橋的位置,見到前方有3位人士,不知道他們在做甚麼,於是上前詢問他們可否一起組人鏈。3人皆全黑衣著和蒙面,其中一人叫自己等一等,於是站在一邊看電話,突然聽見有人叫:「有popo」,隨即收起電話,整個過程約10多秒。其後,d1當時打算原路折返回家時,突然聽到好大聲的煞車聲,回頭望見到有一架車停了下來,有一個人突然跌在車旁。

辯方拿出街景圖:
圖11,火車橋位置,見到3個人在圖中位置的行人路;圖12,圖的左邊未到行人路方向,距離約3米左右,可以去到圖11那條行人路;圖12,從廣福邨位置見到車,即圖中巴士前一些的一個車位,在巴士那邊的行人車線,當時因為自己直接背向廣福邨,聽到聲音來自黃宜坳方向。

d1見到那個人跌在馬路上,即巴士的行車線位置,猶豫是否需要幫他治療,當時身上有普通膠布和消毒藥水,突然有人捉一捉其肩膀說:「唔好望,走」,所以跟著跑。與此同時,自己聽到背後有人大叫「咪撚走」,因為被嚇到所以速度慢了。約5秒後,自己被人從後推倒地下,當時不知道是誰人之後見到軍裝警員扶自己起來和拿走其背包(d1指出圖12是自己被推倒的位置,即超越三角形的安全島,銀色私家車後面的馬路面。),因為受傷所以被送往那打素治療。

d1表示在整個過程中,沒有見過任何人手持竹枝、掉竹枝,自己也沒有。辯方呈上p3相簿,並逐一解釋作用,相26,27,是d1的衣著。黑色衣服和灰色外套,自己會穿上;背包,放自己的物品;黑色手袖,自己穿著;裙,提供給其他穿著校服的學生,讓她們更換以遮掩校徽;錢,預計當日稍後會用;腰包,放鎖匙;白色短褲,當時穿在身;布口罩,當天頭痛,害怕生病,當時不知道這款口罩無法防菌,自己已反省,不會再用;全黑裝束,想讓人知道自己的身分,活動沒有特別衣著要求;戴手套,為了模擬抗爭者形象,自己參與的事和理非活動。

其他辯方沒有問題~

——————————————————
⚪️控方盤問
dw1約凌晨0430時出發,不覺得去一個偏遠位置會危險。當時dw1是中六學生,嘗試約過其他朋友一起參與但卻失敗,沒有想過參與人數不夠導致活動失敗。控方質疑dw1為何不在社交程式尋找參與的人,反而要去現場尋覓不知道對方是否願意參加的人。dw1解釋因為當時大埔的不同活動中參與者都會遲到,自己不肯定該活動有沒有足夠人數,所以決定去附近尋覓。

活動開始時間為6點,dw1提前出發,自己雖然有嘗試在網上邀請朋友參與人鏈但得到的回覆是太早,未必能起床,所以拒絕。控方指出,其實實情當時dw1不是一個人去案發地點,一共有9個人參與,dw1不同意。步行的路途中,dw1沒有見到任何人在自己面前出現,後面也聽不到其他聲音。當時人流稀疏,雖然dw1去到現場有機會徒勞無功,但仍決定繼續。

雖然只見到3個人,未必有足夠人數組人鏈,但dw1沒有想過放棄離開。控方質疑dw1為何沒有四周觀望尋覓人選反而第一時間和其中一個人說話,dw1解釋當時思考如果他們是同一個目標,自己只要問其中一個人就可以,所以沒有打算留意其他人。dw1留意到附近有竹枝但3人沒有拿起,雖然想過對方會參與塞鐵行動(即以任何方式阻止鐵路開駛,包括阻礙開門。), 但自己不打算參與。Dw1不知道誰人叫自己走,猜測可能那個人見到有警察,雖然自己沒有參與非法行為,但因為其他人都走掉了,若只剩下自己在原地也會有危險,所以跟著一起離開。當時,dw1只留意到部分人士跑向廣福村巴士站位置。

dw1從中石化油站方向離開,打算原路折返,但其後在馬路位置跌倒。控方詢問dw1為何當時不慢慢走,dw1解釋自己的左眼瞥到後面有便衣警察手持警棍,因為害怕會打自己所以跑走。控方指出,實情是dw1聯合另外9人在元洲仔兩旁共同拋擲竹枝,dw1不同意。

dw1解釋為何身上有3隻手套,因為之前摺紙鷂的時候發現這個活動沒有不反對通知書就離開,所以匆忙之間掉了其中一隻手套,但一直沒有收拾背包。控方指出,實情是戴手套不方便dw1搬動竹枝,為了不要弄傷手,所以帶備2套手套,dw1不同意。控方繼續指出,dw1表示見不到元洲仔段的另一旁有人是有心隱瞞,因為自己是同一批人 ,dw1不同意。

主問完畢~

⚫️辯方覆問
辯方詢問:「點解覺得徒勞無功仲繼續做?」,dw1解釋:「因為如果一開始就覺得無用咁咪咩都唔洗做,如果我試左就可能會成功,會搵到人同我一齊做人鏈,咁點解我唔嘗試?所以我繼續做。」

——————————————————
傳召品格證人陳老師,以下簡稱dw2。

⚫️辯方主問
辯方呈上書面證人陳書(d7)給dw2,dw2確認第三頁的簽名、內容和出現的證物。

⚪️控方盤問
dw2曾經是d1的班主任,2017年認識d1。d1在校內經常參與課外活動但自己不太清楚d1的社交狀況和家庭背景。

dw2表示,d1品學兼優,在學校與人相處融洽,在課堂中努力帶動所有同學讀書的氣氛,這方面十分堅持。基於校長不希望把政治帶入校園,所以不清楚d1有否積極參與社會。

——————————————————
傳召第三位證人李先生,以下簡稱dw3。

⚫️辯方主問
dw3為d7的上司,職業是項目經理,工作性質主要負責處理電訊設備,例如「放線」,即是在一個寫字樓中,把接駁的電腦線,放鬆中間那一條電腦線,不是平常一般插電的線路。d7是一名弱電技工,主要負責「放線」,電流有強弱之分,此項工作不需要牌照。

d7的兩張註冊證呈堂作證物d3,分別為建築業工人註冊證,出入地盤時用;建築業安全註冊證,這一行必需有的。

案發前一日雖然是星期日,但因為當天工程趕急所以d7仍然要工作,這一行沒有固定日子放假 。當日工作地點為一棟大廈的寫字樓,當時寫字樓已經裝修完畢只差一些裝備讓公司能夠運作,d7自己一人負責整理電流。

d7的工作需要帶備不同的工具,包括錘,螺絲批,刀等。辯方詢問dw3各證物的功用:
1. p2d 槌仔,放線時有一個地台,好濕,需要把它打鬆才容易拿起來放線;
2. p2e 2鉗,一個紅色一個銀色。紅色的嘴比較鋒利,負責放線,長度至50、60米左右便需要用它剪開。銀色是鯉魚鉗,負責收緊螺絲批的絲帽再夾實;
3. P2a、p2c,2萬用刀,放完線後,要打開線的外皮,再將另外一條線放入去。因為有時收線時,螺絲批的石膏版比較厚,需要用另一把再粗身的刀切開外皮。線本身有一層膠包圍,裡面有白色的線芯,刀用來切開外皮,再修理線芯;
4. p2f 螺絲批,用來修螺絲。

以上工具都是技工自己負責帶上班,平時工具由自己保存。因為工具要技工本人用得方便,所以一般都是自己提供,公司只會指示員工需要購買那些工具。基於每天的工作地點有所不同,所以工具都會隨身攜帶。

主問完畢~

其他辯方無問題~

——————————————————
⚪️控方盤問
案發前一天d7和其他師父交代自己上班,所以dw3知道,工作時間為9:00-18:00。dw3不知道d7幾點離開工作地點和去了哪裡,不知道由鰂魚涌返回大埔需要多久。

當日因為三罷的交通問題所以d7未能上班,dw3不了解被告的私人生活。關於工具問題,d7的2把萬用刀都是用來工作,dw3表示所有工具都是由自己保存,每天帶去不同的工作地點工作。控方詢問,用𠝹刀是否能取代萬用刀,dw3表示主要看其工具是否適合技工使用,其後解釋萬用刀的用途(較為大把摺刀 、平嘴鉗等)。

控方盤問完畢~

續...
How to Watch Stories from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