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裁判法院第一庭
#崔美霞裁判官
#0609金鐘 #判刑

D1蔡(22) D2陳(22) D3陳(27)
D4梁(21) D5楊(24)
🛑5位已還押14日)

控罪:
(1)參與非法集結(D1-D5)
D1-D5被控於2019年6月10日於分域街及柯布連道之間告士打道的一帶,連同其他人參與非法集結
—————————
#判刑 速報

D1蔡(22) :【4個月即時監禁】
D2陳(22) :【4個月即時監禁】
D3陳(27):【4個月即時監禁】
D4梁(21) :【4個月即時監禁】
D5楊(24) :【4個月即時監禁】

—————————

#求情 辯方引述報告內容作進一步求情。

👤D1蔡(22) :
報告內容指此事對被告而言已是一大教訓,他為人有正義感,會承擔自己行為,思想簡單但會同其他人合作,感化官指他只是用不太正面的方法表達自己,但無意圖傷害他人。當晚留守只是一時衝動,守法意識薄弱。

👤D2陳(22) :
🔸報告內容:
求學時期有參加各課外活動及比賽,是隊長身份,可見有領導力。大專畢業後從事剪片工作,工作良好,曾獲「金金謝影展」(音)最佳剪輯獎。在2020年初因公司問題由全職員工轉變為外判員工,2位前僱主稱被告工作能力強,交貨質素好及工作態度慬慎。

工作崗位改變後收入減少但依然沒有問屋企人索取金錢,是一個對自己負責任的人。事發後有悔意,即使是合法遊行亦沒有出席。

🔸求情信:
自己所寫的求情信指事件後有積極發展事業,沒有浪費時間。父母皆稱被告孝順及願意助人。兩前僱主合寫,對被告有高評價。由9位大學同學署名合寫,肯定其品格及稱他願意回饋社會。第6-8封由中學同學及師兄撰寫,肯定被告是誠懇、溫柔積極的人,律師特別讀出第8封由師兄所寫的信,指被告在校時熱心助人,品性溫和,會排解同輩間紛爭,不是激動的人。最後一封由大學導師所寫,肯定其品格及讚揚他對行業有熱誠,前途無量。

🔸律師指出被告有悔意,希望索取社會服務令,在判刑時可以脫離上訴原則,因為6月9日不是有組織的非法集結,及案情不嚴重。

👤D3陳(27):
報告指有真誠悔意,犯案只因真心喜歡香港。

🔸辯護律師 #劉偉聰大律師 有兩點求情:
(1)6月9日當晚的非法集結規模不小但其武力程度低;
(2)事件發生在2年前,即使身為律師亦不知原來自身留下,沒有作出任何舉動亦是成為干犯此罪的理由。相信被告若然現刻對此罪有所理解,一定不會作出此舉,他當晚在現場留下,只希望憑藉自己留守的情況,令政府可以聽取民意。

🔸求情信:
共4封求情信,父親指被告是一位孝順獨子。關係親密的堂家姐指被告跟2位侄子關係親密,在香港普遍親戚關係疏離的情況下此事難能可貴。認識15年的朋友及公司僱主分別肯定被告品格正直善良,以及工作能力。

👩🏻D4梁(21) :
報告內容指現年23歲,乃家中獨女,背景正面,品學兼優,Dse科目成績皆是5-5**.

🔸求情信:
2封由被告所寫,分別是裁決當日及還押後一星期所寫,內容約指從來沒有想過以違法方式爭取訴求,但在還押期間,充分明白及理解法庭裁決理由,後悔當日沒有盡快離開,誤墮法網。她得知裁決後,深知會影響私補學生的學業進度,有所致歉。

6封由大學社監、學系副教授、導師所寫。當中第4封由學系副教授所寫的求情信約指被告是一位模範生,在大學中擔任學系主席以及參與學生福利事務,積極參與學校事務,對於學生及學校之間的溝通作出重大貢獻。又指被告正就讀倫敦大學的精神分析學碩士,目前因判刑而暫停,希望能盡快到外地繼續升學。第7封由相識多年的日文導師所寫,被告已取得N1日文資格,按其認識一直是個守法的人。

3封由中學老師所寫,讚揚被告一直為同學服務。

🔸律師總結求情指被告是一位有紀律的人,各方面良好,希望法庭可以讓她盡快完成剩下年半的碩士。

👤D5楊(24) :
律師求情指希望法官不要將此案視作 6月9日凌晨煲底衝突 的延伸,案發情況並不是有組織的行為。他採納其他學友所指,即使上訴庭指判刑要具阻嚇性,但在6月9日時,沒有人預計之後的一連串事件,無人預計留守現場沒有任何舉動亦會被捕,被告並不是跟他人有共同打扮及明知犯法而強然留下。

背景報告指出被告人當晚留下只想得知事態發展。被告努力求學,2019時正在台灣讀大學,但因為被捕而但未知能否完成學業。有中學老師所撰寫的求情信,當中肯定被告品格良好。
(按:此律師求情時電話兩度響起)

——-

📌判刑理由
法官指當晚即使無武力行為,但屬危害公眾秩序,各被告有投雜物。案件發生在2年前,法庭接受各被告無預謀,此案比同類型非法集結的嚴重性低。

法官引述有律師指2年前大家不知自己留下沒有武力行為亦會犯法,但法官認為他們在警方推進及警告後繼續留下,不可能意識不到自己行為已犯法。在推進時沒有離開,會惡化現場情況,增加外面暴力程度。

考慮各被告的求情及報告內容,沒有減刑因素,故判處各被告即時監禁4個月。

(按:各被告有望向公眾席尋找親友,完庭後同親友揮手,旁聽席響起向被告的打氣聲,及親友泣聲。)

(16:20內容定稿)
The Psychology of TikTok Duets: Analyzing Collaborative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