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文字直播台
43.3K subscribers
7 photos
4.86K links
比入唔到庭嘅手足睇

【Court Hearing @youarenotalonehk_en
【關注組】 @youarenotalonehk
【資訊部】 @youarenotalonehk_info
【搜證部】 @youarenotalonehk_evidence
【收信部】 @youarenotalonehk_mailbox


在此重申此頻用作學術交流
不會為所有言行負上任何法律責任
Download Telegram
#觀塘裁判法院第一庭
#徐綺薇署理主任裁判官
#1005藍田 #1013將軍澳 #1208灣仔 #0421秀茂坪

現場三十人排隊中
已滿,門外尚有十多人輪候
公眾人士可到其他法庭旁聽

(控方律師與辯方律師吹水,席間提及移民,控方竟然叫辯方快啲走,咁你又何必代表狗,唉)
#屯門裁判法院第七庭
#葉啓亮裁判官
#0730天水圍
#裁決



控罪:普通襲擊

控方案情:於7月30日在天水圍天秀輕鐵站,休班警X當時準備返工,見到男子甲噴字而男子乙手持黃色噴油,X用手機拍攝及報警,並跟隨他們。X在行人隧道外見有10名人士聚集,該兩名塗鴉男子及被告亦在其中,兩名男子不停用身體推撞X,X擋格後感到痛楚並叫救命,有熱心市民擋開他們並問X「需要什麼幫助」,並叫X離去。X後退,此時被告打開雨傘擋在X前面,隔在男子甲乙的前面,並用雨傘前端刺向X胸口,X感到心口痛。
X有5至10秒時間從雨傘的小隙看見被告的容貌及衣著,指出被告當日身穿啡色上衣、黑色短褲及鞋襪,由於有人仍不停撞X,X最終離開,在數呎外繞圈觀察返回原地。被告等人其後離去,並與男子甲乙進入附近球場,X用身擋着其中一名塗鴉男,被告和另一人則行向另一出口。

X指自己一直跟隨被告一等人,留意到被告的衣著及雨傘與自己看到的印象一致,確認被告與手持雨傘的人為同一人,即使繞一圈視線亦從來沒有離開被告人,但被告訝異自己的影片無故消失

辯方傳召DW1,確認辯方播放的影片與自己看到的一致,在主控盤問下,DW1承認主要拍攝X,非拍到被告一等人的行為,亦承認與被告認識5年,但並不熟絡

被告承認當天身穿啡色上衣,身穿黑色短褲及鞋襪

X的證供上有三個疑點:

1. 時序不一致
X於庭上作供指男甲男乙先向X推進,然後大嗌救命,再有熱心市民介入,被告再從混亂中使用雨傘襲擊X。
然而,在書面供詞上,被告企在X與男子甲乙中間,被告以雨傘撞向X,此時才有熱心市民介入,當X被問到為何有不一時,X表示一時忘記,認為時序並不重要。唯裁判官不同意,指時序牽涉整個襲擊過程,X觀看辯方片段後更改受襲時間,裁判官指細心觀看片段後,沒有看到雨傘衝前3至4呎的情況,亦看到衝向X的動作。
片段中出現「嘭」一聲,X供聲是被雨傘襲擊後產生的聲音,唯裁判官認為雨傘篤到並不會產生聲音,「嘭」一聲可以是手機振動的聲音,片段中亦未看見X有好痛的反應,裁判官認為X沒有如實告知案情

2. 對被告人的觀察
X表示一直注視被告一等人,但片段拍到X的視線多次離開被告

3. 片段被刪減
X看完片段後認為片段被刪減,辯方要求X指出有什麼地方被刪減,X表示唔識講,裁判官指拍攝片段聽到男子乙有對話,中間流暢而沒有出現奇怪之處,裁定片段真確無誤

由於本案是X與被告的一對一口供,X的口供尤其重要,裁判官指X的證供出現多處矛盾,與片段不符,裁定X並非誠實可靠證人,被告罪名不成立

辯方指X證供不可靠,向裁判官申請要求轉介控方跟進X,裁判官認為交由控方決定,不作任何命令
#沙田裁判法院第一庭
#溫紹明署理主任裁判官

#提堂 #1111沙田 在公眾地方做成阻礙 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

譚(17)

因為辯方要和律政司商討案情,申請押後至11/8/2020 14:30 沙田第一庭,控方無反對,裁判官批准,手足以現有條件繼續保釋。
#觀塘裁判法院第一庭
#徐綺薇主任裁判官
#1005藍田 #1013將軍澳 #1208灣仔 #20200421秀茂坪

1441 開庭

-------------------------------
#1005藍田
D1 吳(18)
D2 蔡(38)
控罪:非法集結、使用蒙面用品

D1D2不於今天答辯
控辯雙方希望等待終審法院續審議蒙面法後才續庭

案件押後至9月24日下午1430觀塘裁判法院再訊
擔保條件照舊

-------------------------------
#1013將軍澳
D1 李(20) - 管有攻擊性武器、管有物品意圖摧毀財產
D1不於今天答辯

辯方希望休庭期間索取專家意見,有需要的話,於8月20日前能索取報告。

案件押後至8月20日1430觀塘裁判法院再訊
擔保條件照舊

-------------------------------
#1208灣仔 #20200421秀茂坪
D1 蔡(20)

控方認為驗證報告需時,因為搜證的部件太多,需時取化驗報告。
辯方備悉裁判官,控方應提早通知辯方押後時間

案件押後至9月14日1430觀塘裁判法院再訊
擔保條件照舊
因為被告放棄法律權利(保釋),還押交由懲教署處理

1450 休庭
#東區裁判法院第一庭
#何俊堯裁判官
#1108香港仔
#提堂

盧(20)

控罪: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

案情:2019年11月8日在香港仔海濱公園的公眾地方攜有攻擊性武器,即一個能發出雷射光束的裝置

裁判官准予申請人以原條件保釋

辯方申請押後以索取剩餘文件

案件將於9月2日 1430 東區裁判法院第1庭再訊
#九龍城裁判法庭第一庭
#嚴舜儀主任裁判官

👤康(22 英籍) #答辯 (#1020深水埗 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 )
控罪:
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

被控在去年10月20日於深水埗荔枝角道與白楊街攜有攻擊性武器,即一枝150厘米長棒。

🚧押後至7月23日下午1430九龍城裁判法院一庭答辯或者提訊。
原條件保釋。
#九龍城裁判法庭第一庭
#嚴舜儀主任裁判官

👤梁(57) #答辯 (#1027尖沙咀 襲警)
控罪:
襲擊警務人員:
被指於去年10月27日下午四時許在太空館外襲擊警務人員A



✖️不認罪✖️
無警誡供詞
控方2個 證人


辯方就證人方面陳述:
有其他警務人員涉及此案,分別去信警方要求口供,暫時未曾收到回應,控方稱未必IDENTIFY到
希望PW1 協助認出。
控:當時行動警員起碼三四十個,但是當時裝束未必可以看到UI number。PW1 已經表示認不到與被告爭執的警員是誰
辯:我們需要多些時間索取當時與PW同隊的人,希望認出當時與被告爭執的兩個警員是誰
官:你們有什麼有效方法能令本案在時間表內進行,如何在30人中間認出第三個PW
辯: 就站在PW1 旁邊,不知為何他說認不出。旁邊的同僚記事冊應該可以幫到。
官:提供30個警務人員當時相關記事冊,篩選出來有可能目擊在第三節提到有可能涉及的那個警員,再辨認。幾時可以提交30個記事冊
控: 可能要四個星期
官:辯方先篩選可能目擊的警員,再辨認。辯方需要多少時間反饋給控方。
辯:收到後兩個星期。
官:證人供詞要多少時間
控:一個禮拜可以
官:十個星期後審前覆核。確定需出庭的證人

🚧案件押後至9月10號下午1430九龍城一庭審前覆核。

更改警署報到時間
其他原條件保釋
#九龍城裁判法庭第一庭
#嚴舜儀主任裁判官

👤何(37) #答辯 (#1027尖沙咀 管有物品意圖摧毁或損壞財產)

控罪:
管有物品意圖摧毀或損壞財產

被控於去年10月27日在尖沙咀柏麗購物大道外管有4支士巴拿,意圖在無合法辯解的情況下用該物品摧毀其他人的物品。

✖️不認罪✖️
無警誡供詞
控方證人兩名
辯方證人一名

案件押後至8月19日上午930九龍城裁判法院十三庭審訊,以中文進行
原條件保釋
#東區裁判法院第一庭
#何俊堯裁判官
#0908中環 #提堂

陳(25)

控罪:管有物品意圖損壞財產

案情:於2019年9月8日在中環上亞厘畢道與下亞厘畢道交界保管螺絲批、鎅刀及剪鉗各一把。

辯方申請押後(聽唔到押後原因)
辯方申請更改保釋條件獲批

案件押後至8月26日1430東區裁判法院再訊,期間被告以現有條件保釋。

直播員註:現場嘅人出出入入好嘈...聽到耳仔起繭:(
#觀塘裁判法院第一庭
#徐綺薇主任裁判官
#1013將軍澳
#判刑

1519 開庭

D1 關(57)
控罪: 阻撓在正當執行職務的警員

辯方提及片段,86頁的傷勢報告。辯方事務律師一度將無關案件的傷勢相片呈堂,辯方大律師對此致歉。控方確認D1傷勢,而警方不知悉縫針及手術等。控方稱D1當時對值日官投訴被警察毆打。裁判官強調因為有片段,大家睇片相信心裡都會明白,控方不同意辯方呈堂的傷勢報告。

1524 播片
裁判官提及控方及辯方立場,控方認為D1掙扎造成骨折,辯方認為是警員濫用武力。

1529 裁判官指辯方案情是警員從後箍頸,再將其撻落地。控方稱為隔開被告及張姓青年,裁判官質問摔低都是隔開?裁判官再強調自己從片中看到的情況,控方同意有摔低。裁判官稱看不到被告有任何掙扎下被警員摔低及控制。控方提及被告想逃離。裁判官指示再播片段及暫且相信摔低造成骨折是有可能性。

裁判官質問警員猛力摔低D1原因,控方一度未能回答。裁判官指示慢鏡重播,並要求控方解釋。控方指需要另一段片,才有較完整版本。控方從片中指出D1手臂並無撕裂,(註:全堂笑)。

1537 播第二段片
裁判官相信D1當刻為被控制,而在被控制後再次被右方警員向前摔低,亦指看不到被告有想逃離的跡象。裁判官重提控方始前從無指控D1想逃走,裁判官認為控方有責任於答辯時清楚交代案情所有必要細節,現在才指稱D1想逃離現場,是控方問題。裁判指控方前後案情矛盾,不能現時才指D1想逃離,控方表示同意及知道。

裁判官問控方是否仍堅持D1掙扎造成骨折,控方指交由裁判官判斷。裁判官重提被告被捕後隨即至醫院縫針及加釘等事實,控方同意。裁判官希望辯方作補充,辯方指D1「已經受到應得或超越應得的懲罰」。

1550 裁判官稱考慮辯方輕判要求,求情信內容,及得知案發經過。求情信內容稱過去三十多年來被告絕大多數時間是中港貨車司機,是用自己努力養家。求情信指自己因傷勢帶來苦楚,加上年紀大導致康復緩慢導致無收入,亦要繼續供車。被告說明自己後悔行為,一時情急衝入人群只想扶起跌低的青年。求情信指自己令八十多歲父母,家人擔心。

1552 裁判官宣判時指簡單而言,被告的確阻礙警員拘捕。因為是日影片,裁判官始知道案發實際經過。裁判官接納被告只是路過,亦不認識跌低青年,沒有證據指被告有參與叫囂。被告只是有提及「唔好拉啲後生仔」,非有預謀,亦非因個人利益犯事。裁判官認為辯方提供的影片所示,如被告兩次被摔等,是控方答辯時案情完全沒有提及的,亦包括當時警方使用武力的程度。不爭的事實是,D1有衝向青年處。裁判官稱看到片段的事實為被告曾遭警員箍頸及摔低。裁判官認為被告手無吋鐵,警員當時大叫指被告為搶犯,裁判官認為此與事實不符,而事件中本身亦無警員受傷。

裁判官接納辯方說法,認為被告被制伏後沒有做任何事情,被告右方警員突然無故箍頸及摔低被告,由於被告是左落地,相信是該行為造成骨折。裁判官重提被告傷勢影響工作,認為被告已為事件付出沉重代價。考慮被告認罪,55歲,及沒有刑事紀錄。因被告無預謀,無警員受傷,阻撓行為亦為輕微而短暫,考慮案件特殊背景及被告承受的代價。裁判認同被告已受到超出應得的刑罰,加上考慮身體上未能適合社會服務令。

判:罰款5000元

同時,裁判官要求辯方應索取法律意見,考慮警員是否有濫用暴力而追究。
#東區裁判法院第一庭
#何俊堯裁判官
#1118中環 #提堂

施(28)

控罪:
(1)在公眾地方/交通造成阻礙
被控在2019年11月18日,在中環畢打街德豐大廈外,無合理辯解而在道路上扔交通筒,對公眾地方或交通造成阻礙。
(2)在公眾地方作出擾亂秩序的行為
在同日同地煽動其他示威者襲擊江慧如及煽動江慧如打她。
(3)普通襲擊 (控罪2的交替控罪)
在同日同地襲擊江慧如。

裁判官准予申請人以原條件保釋

辯方申請押後以諮詢法律意見及與控方商討案件處理方法

案件將於8月14日 1430 東區裁判法院第1庭再訊
#東區裁判法院第一庭
#何俊堯裁判官
#20200524銅鑼灣 #提堂

D2譽 (24)

控罪: 1.暴動
2.有意圖而傷人

案情:於2020年5月24日在銅鑼灣禮道及加路連山道一帶與其他身份不明人士參與暴動(控罪一) 及意圖使陳子遷身體受到傷害(控罪二)

背景:案件於今早首次提堂,D2,3因仍在留院,故未能應訊。D2於今下午出院應訊,D3仍在留院。

申請保釋獲批
條件如下:
現金$20000
不得離開香港及交出旅遊證件
居住在報稱地址上
一星期報到一次
不能直接/間接與控方證人接觸

控方申請押後以進一步調查其他涉案人士

案件押後至9月24日1430東區裁判法院再訊,期間被告以現有條件保釋。
#屯門裁判法院第七庭
#葉啓亮裁判官
#審前覆核



控罪:
1. 管有適合作非法用途的工具
2. 未能在規定下出示身分證明文件

案情::被指於19年11月11日青山公路青山灣段金安大廈外管有15支士巴拿 及 未能出示身份證

— 不認罪🙅‍♂

是否應在控罪書中指明用途
辯方引用R 訴鄧志明 [1968],非法用途限於非法傷人、非法侵入處所及非法束縛他人,控方陳詞大綱指17條經修訂後,對非法用途的詮釋空間更廣闊,辯方指控方更應向辯方提交基礎,辯方舉出陳德明終院案例(大原則)指控罪書上的細節應該更詳盡。本案的士巴拿沒有common use,裁判官指案例應理解作如果物件同時有common use及非法用途便不需要控罪詳細指明用途,辯方強調鄧志明一案有such unlawful purpose中such一字,現有法例刪去such一字,如果控方認為有更擴闊的詮釋,控方理應提出詳細控罪基礎,否則對辯方造成不公,唯裁判官指可以基於司法認知及環境證供推論是否有非法用途

控方指辯方的申請與過去做法相背,辯方須distinguish陳德明及梁有勝二案,陳德明沒有訂立新的原則,只是普通法罪行公職人員行為不當,當中只是詳細描述如何行為不當

鄧志明一案,such字在該案重點為unlawful purpose應限於breaking houses,並無辯方所說需要將unlawful purpose講明,剔除such字令條例可以被更廣闊詮釋,被告有參與示威的裝備,當然可以推論非法用途:攻擊他人、打爛玻璃

裁判官問香港特區政府訴梁有勝[2000]一案已有陳德明的大原則,辯方認同,裁判官指出該案其中一個上訴理據是控方需要指明非法用途,但遭到原訟庭暫委法官杜溎峰駁回

15支士巴拿有合法及非法用途,辯方指法庭不能用司法認知推論用途,裁判官並不認同,引用梁有勝一案指 —
//上訴人管有的工具包括一對棉手套、一條4尺長的電線、一把12吋長的螺絲刀和一把15吋長的扳手。管有這些工具可以完全為了作合法的用途,例如技工便會帶備這些工具出外工作。這些被管有的工具亦可作多項非法用途,視乎管有工具的人有何意圖,例如電線可用來束縛他人,螺絲刀和扳手可用來侵入住宅,而扳手也可被“扑頭黨”用作攻擊性武器//
裁判官裁定可以透過司法認知及環境證供推論是否有非法用途

裁判官指陳德明及梁有勝沒有衝突,亦沒有再確立新原則,梁有勝一案中杜法官認為//不須在控罪中指明那項非法用途。若控方指稱被告有某種意圖,並打算依據這意圖來證明該工具適合用作非法用途,則指明是那項用途顯然並非難事。然而,若控方的目的是依據英國法院在Patterson和Brown兩案中採納的第二項標準來驗證,即以有關物件的一般用途來驗證,則本席認為不須在控罪中指明用途。有些工具(例如刀)常用作多項非法用途,例如在侵入住宅案中刀可以用來撬開窗戶,亦可用來割開行李箱或開掛號信件。若對控罪中沒有提及的用途都不加考慮,而要求控方在控罪中提供較該條文更詳盡或確切的資料,看來並不合理。//
裁判官認為法官已隱含地駁回該案上訴人引用大原則的上訴理據

裁判官認為控方已提供足夠的控罪詳情。因此,駁回辯方申請

2名控方證人,沒有警誡供詞

案件訂於10月16日0930屯門裁判法院第七庭審訊
#屯門裁判法院第一庭
#張潔宜署理主任裁判官 
#審前覆核 #非手足 #非聲援
#1005元朗

杜知珩 (43)

控罪:
管有攻擊性武器 (刀鋒長25.5cm的麵包刀、刀鋒長10.5cm的生果刀)

案情:
當日2245元朗警署外有示威者聚集,有記者向在場警員報稱發現被告身上有長刀。當時有示威者用鐵鎚破壞附近物品,被告取出並用左手持有25.5cm的刀,其後被示威者包圍及用雨傘襲擊。被告被截查時辯稱因知道當日有示威,擔心附近有暴力行為才携刀作自衛用途,另一把刀是用來切生果。

被告認罪

辯方外藉律師求情並引用高等法院案例,希望輕判。

最後判刑:即時監禁10個月。

新聞連結click here
#屯門裁判法院第一庭
#張潔宜署理主任裁判官
#審前覆核 #未知是否手足
#1110屯門

曾 (47)

控罪:抗拒警務人員 (PC19427、總督察5799)

已有同意案情,控方將有2名證人,沒有警誡供詞亦沒有任何片段。辯方除被告作供,有1名證人。

案件定於9月7-8日0930屯門裁判法院第七庭審訊,除更改報到時間,其餘條件不變,繼續擔保。
#屯門裁判法院第一庭
#張潔宜署理主任裁判官
#審前覆核
#1030屯門

陳 (23)

控罪:
(1)非法集結
(2)管有攻擊性武器 (鐳射筆)
(3)未能出示證件 (9:45pm屯門良德街)

控罪1-2不認罪、控罪3認罪

被告沒有律師代表,遭裁判官訓斥,為何上次上庭已是5月,自今仍沒代表律師,上次亦有提醒被告要盡早找律師。根據法庭記錄,被告律師在6月15日得知被告答辯意向後就再聯絡不到被告。被告稱因為要工作,裁判官訓斥「個個都要番工架啦」。

案件定於9月14-15日0930屯門裁判法院第七庭審訊,裁判官警告被告控罪嚴重,如要保障自己法律權利要盡早和律師聯絡,屆時就算沒有律師也不會再押後。除更改報到時間,其餘條件不變,繼續擔保。
#東區裁判法院第四庭
#崔美霞裁判官 #審訊 [3/2]
👤趙(22) #1111灣仔

上午審訊
--------------------------
下午繼續,15:06開庭
辯方余超卓大律師結案陳詞,共29頁……唔會讀哂,概括如下:

1) 現場環境分析
2) 黑衣人是否被告?
3) 分析證人可信性及可靠性
4) 棍打黑衣人,從來無提
5) 不盡不實證言,俯拾即是
6) 被告庭上作供可靠
--------------------------
控方依賴的閉路電視片段,並不是無間斷地連續播出,而且片段中曾出現6名黑衣人,難以證明被告在內。而且現場環境混亂,不只6名示威者,亦不只3名警員在場,道路四通八達亦有小路,控方證人很有可能讓黑衣人走甩

控方證人警長A作供時指出,當時被黑衣人用噴霧襲擊,但閉路電視片段證實,黑衣人只是走開,並無任何襲擊動作。反而見到警長A向黑衣人揮棍,與他作供初期聲稱無用棍,亦唔見有人用棍的說法有異

警長A對受襲經過,向法庭提供2個版本。在控方主問時警長A聲稱距離太近,見唔到被告的動作,面對面時感到刺痛。但在筆錄證人口供時,卻表示清楚見到被告動作。而這些矛盾並非旁枝未節,警長A對控罪關鍵,說法南轅北轍,希望法庭就PW1證供,不給予任何比重

警長A盤問初期否認用棍打人,聲稱用雙手攔截黑衣人。唯在播放閉路電視畫面後,才迫不得已承認曾舉棍,辯稱係反射動作。然而,當時在觸手可及的範圍,黑衣人無反抗下仍然用警棍。可見警長A對黑衣人充滿惡意及偏見,借意臆度證供

並無正式認人手續,警長A在庭上認人時,聲稱戴口罩的就是被告……而庭上的名各位公眾都戴上口罩。被告被捕時被㩒在地上,警長A根本無正面見過被告。顯示他認人時有偏見,屬於不公平確認

就PW2證供而言,事隔7個月,案情細節在法庭作供時離奇地浮現,比當初記錄的書面證人供詞更詳細。視線無離開被告,但又見唔到追捕被告的警長A有舉棍,可見他有所隱瞞,無講出全部事實

3位證人對押解被告上警車的時間,拘捕過程,各有不同說法,難以確定他們拘捕的是否同一人。另外3位證人都有具備拍攝功能的智能電話,卻從來無人拍下被捕人當時的狀態,無法證明當時是否真的有所謂的腰帶、警棍、胡椒噴霧、對講機。更可疑的是,被告在灣仔警署內2個小時亦無人進行拍攝,可謂「得個講字」。而控方測試亦無顯示涉案物品有被告指紋,警長A的外套亦無沾染胡椒噴霧的痕跡。

若控方未能在毫無合理疑點下,證明被告人,就是當日被捕押上警車的人,則所有控罪都不能成立。

被告無刑事定罪記錄,犯罪的可能性低,證供可信性高。作供時在主問下,毫無保留地清晰講述事發經過。在盤問下無動搖,控方亦無法證實有任何謊言,或指出有不盡不實之處,無法動搖其可信可靠性。而證供與醫療報告吻合,相較之下,警長A聲稱只打了被告膊頭2下,咁佢頭部傷勢係點得嚟?

最後,希望法庭對被告的口頭招認不給予任何比重,因為無清晰地指明「d野」所指就係證物。事後亦無補錄口供,PW2亦無書面記錄被告「招認」。

綜合各項證據證供,控方根本無法在毫無合理疑點下,證明被告有干犯控罪,要求撤銷所有指控。
--------------------------
押後至2020年7月23日14:30,於東區裁判法院第四庭宣佈裁決,期間以原有條件保釋

*報到次數由每周3次,改為每周1次
#高等法院第一庭
#李運騰法官
#1118旺角 #申請保釋

發仔(29)🛑已還押逾7個月(暴動、蒙面)

因控方今早才向辯方提供與本案相關的錄影片段,而辯方認為該錄影片段為本案主要證據,辯方申請押後此保釋申請兩星期,以審閱有關錄影片段。

押後兩星期至7月17日0930於高等法院再申請。
#區域法院第卅八庭
#郭啟安法官 #審訊 [19/10]
#0728上環 #暴動

辯方: D1 D2大律師
辯方二: D3大律師

1017 廣播
1020 開庭

1021 辯方一部份臨時證物唔會呈作正式證物。控方一些證物,如P66-69,因PW曾作供,申請做正式證物MFI-10。控方,辯方及辯方二都會做陳述及回應。法官指雙方陳辭非常詳細,認為不需控辯逐點重提,反之會提出法官的疑問讓控辯回答。控方稱部分PW是看完影片再作供,認為法官閣下處理相關證供需小心。

控方指辯方30-32段,32段中提及天氣報告是以證據條例23條交出。控方質疑現時才交出,因為文件於2020年2月19日出現,在審判前。控方曾反對放進事實,亦認為與案情無關。因為其申請法官甚情權,問是否想從新開案情。
辯方27段指控方從來未提及D1D2持有雨傘,但上庭時則變成指控D1D2持有雨傘。辯方亦指控方曾同意辯方可使用相關證據,是指辯方有需要就用。辯方希望法庭作出唯一合理推斷,原因是證據條例8章23條,陳辭31段,典據十四五頁11段,認為是不須重開案情。典據十四五頁11段,指出有需要時可"download observatory as fresh evidence"。辯方指文件已知悉控方,控方沒有投訴,控方陳辭亦無關此文件,故此不會造成不公。辯方二指文件是向天文台索取,補充背景。

控方認為辯方的批評是濫用,指出雨傘是問題。因為控方指自己完全沒有證據三人參與暴動,只可以依賴被告裝備讓法庭作出推論。控方提及警方PW認出D1D2D3,作供時有形容D的裝備及雨傘。控方亦指曾有傘陣,控方指會以裝備作推斷,所以雨傘是裝備一部分,能有助法官推論。控方同意辯方可以刑事訴訟條例23段入證據,take judicial notice after enquiry。法官確認控方,控方認為須重開案情或司法認知入證據。法官指出自己可用evidence或judicial notice入,控方同意可入作judicial notice,辯方同意。

1041 控方陳述
暴動罪行元素第八頁十六段: 關鍵時候非法集結,有破壞社會安寧,參與該暴動行為。
辯方陳述五段六段則指控方漏兩個元素,是以梁天琦案作例。彭法官當切是引導陪審團指引,是tailor made for 該case,天琦案特別之處是全體有打警察及破壞社會安寧。因特別性,彭官才指出畜意或威脅使用暴力,被告有意圖導致社會不安寧。

控方指因為沒有證據D有參與破壞社會安寧行為,因而不能引用天琦案。所以控方會依賴D是否有意圖,及知情下參與。

控方指法官需留意暴動何時開始,指出是以傘陣鐵馬陣開始。控方指辯方二的結案陳辭附件七中的39段黃英如案件,彭官知"understand the circumstances xxxxxxx",因而認為傘陣等不是暴動,是保安員抬走人開始才計。控方指該案不是暴動,是以17B2控告,當年的爭議保安員亦有參與,以彭官接納。控方亦指該案是短暫,亦沒有堵路,亦認為彭官當時判詞太廣泛,因而續希望法官考慮暴動是以一連串事件判斷,再定義何時為破壞社會安寧。

C1-12則是證明D1D2無線收發器問題,PW15曾指量度器具時,指出可於行山時用,但密集人群時使用則有困難。控方指控辯方當時無投訴,變相同意可作通訊,但只是有難度。

1055 辯方陳述
辯方結案陳辭二頁七段二,確認時間,指出最大爭議為地點。辯方指控方一直是以西邊街以東作據。第十六段,控方指控D1D2於德輔道西出現則是掟磚,不於德輔道西則是鼓動人,但辯方認為此不是唯一合理推斷。

辯方指控方的近西邊街一帶是包括德輔道西,辯方是指出控方基礎的轉變。法官指控方現依賴joint enterprise,其原則是身處現場即鼓勵。法官重提控方指D1D2協助D3,身上裝備,在西元里出現,所以辯方爭論點變得不重要。辯方提控罪詳情,近西邊街一帶指出連同其他人一起暴動。辯方指基礎一及錄音上控方於第十六日才改變立場。法官指是否指控控方彈弓手,辯方認同。辯方指審十六日都是以該基礎,因為控方基礎一關於地方的指控是篇幅最多,基礎二及三只有兩頁紙。法官問及辯方是否指不需要考慮基礎一,辯方同意及希望法官理解辯方此點的困難。

1105 法官指出現時不需太長篇討論,因為當時已經有指出。但指明陳辭沒有清晰指出被控方誤導,是因為沒有誤導或因禮貌,辯方指只是禮貌。法官指出辯方可以直寫控方誤導。法官指因為在後巷亦有助自己判斷形勢,再問辯方是否堅持地點上的爭議則不需在考慮其他情況。法官指法庭是應該照考慮後巷情況,因為法律原則上要觀察證據。辯方再指出自己當時打case的不公情況,法官明白。

辯方提及23段,控方基礎是裝飾,逃離現場變成逃匿,及逃離警方。辯方亦指法官不應接納控方對天琦案解讀。辯方指天琦案11頁tag3,一,被告並不是單獨行事;二,共同犯罪協議,可以事先不認識,甚至不需語言,可表情及點頭作基礎。而辯方指D不能透過表情及點頭作基礎,更沒有共同的意圖。辯方指在後巷不能支持大街狀況,因為大街完全不清楚後巷情況,情況如同身處在外國或二樓一樣,幾想支持亦不會被該處人知道。二(1) 該名被告有參與非法集結,憑身在現場即鼓勵其他被告。辯方不敢苟同此原則,高院四指出要滿足四個元素才可肯定暴動。梁國華案例十六段五六七頁,the ingredient of offence......three or more persons a) assembly together, b) conduct themselves in a disorderly, c) a vical to peace,同時辯方引用涂謹行case,及17B即是黃英如案例。此等案例皆指出要滿足四大元素,重點是要與三人或以上共同目的的聚集,聚集是unlawful manner。如控方依賴推斷,以公安條例18,19條來控告,是接近天方夜譚。辯方指如此案是合理,在後巷二樓的都是干犯暴動罪。辯方續指控方不能提出此為合理及唯一的推斷。

辯方讀出天琦案二十七段,再指「共同目的」,作出「擾亂秩序行為」,當時辯方指D4有作出行為但單獨行事,不可能與其他人士擁共同目的。同樣地引入此案,D於後巷不能與大眾有共同目的,因而不能滿足元素。Tag5關警邦案例,五頁四段"prosecution must prove all elements of......, must prove beyond all reasonable doubt.....the intent of defendant must be one of the element, that the only interest of defendants can be proved by any reasonable person"。辯方不接受自己,或旁聽席的任何人能夠有效分析出D有參與暴動,案中亦指控方推斷是"no more than guessing or make up theory to support them"。Tag 11 Winnie Lo案例,終審庭55頁115段,the infrance must be irresistible。116, any infrance must be properly drawn.....in 關警邦, must prove beyond any reasonable doubt。

1143 辯方希望法官可以在結案55段,加上reprise submission 20至44,則是上述案例等等。辯方指D1D2裝備只是保護性物資,亦曾答辯指行山仗是行山,被捕時是收縮形態。Submission 46-55則是指清時空狀況。辯方指兩個cctv都不能指出D1D2是從那條街進入奇靈里,辯方以cctv圖片作證,控方曾確認D1D2奇靈里,法官則指地鐵方有人作證沒有看到D1D2。換言之,沒有任何證據或作出唯一合理推論是以奇靈里進入,辯方認為達不到舉證標準。

1155 休庭十五分鐘

1215 辯方提辯47段15頁,因奇靈里可在多條街進入,亦是PW6戰術小隊承認。辯方再指唯一推斷原則問題。控方23段曾指D1D2逃離現場。控方35段指D1D2多次嘗試折返。兩者皆是完全沒有證據。辯37段,D1D2曾處德輔道西又想參與德輔道西的話,應該是逗留。控方曾指德輔道西是主戰場,辯方不同意用字,另外控方指折返是不合理,因為如控方合理推斷,D1D2不離開現場即可。辯42段指控113段有多個疑問,換句話說是指出有多種可能性,換言之不能抽出唯一合理推斷。辯方肯請法官拒絕此種不合理推斷,亦希望所有法庭不會依據天馬行空的推斷而判決。辯方一稱主陳辭e3需與45段一拼睇,其中雨衣沒有關係,雨傘因為天氣報告,其他為保護裝備,行山棍為收縮,對講機為關機狀態及是仍在膠袋中。

辯方E4結合46段,形容D1D2是慢慢行,不是逃離,同時與警員口供吻合,是戰術小隊來之前已經開始離開,D1D2離開亦是按警員指示。E5則結合149-168段附件,行走路線是為離開tear gas。法官問附錄,辯方指附錄是他徒弟很用心按照錄音寫出來,控方未睇過。法官表示食飯後控方可作回應,如控有疑問。165-167指途人遠離tear gas,168段有市民指好痛好臭,亦是客觀證據指大家行走方向是遠離tear gas,亦曾有人作供指「見到警察,係人都走啦」,辯方指亦會依賴此方向。辯方73段指因tg或警方而離開現場實屬正常,作供時亦提及唔會有人此時仍走向警方。辯方則提及離開警方位置是正常,不能因此作出合理唯一推斷D1D2有參與暴動。辯方指驅散後,仍有大量示威者留下,認為他們才算是暴動。辯方指邏輯上不離開是暴動,離開又算是曾參與,問及離唔離開的分別,亦提及非法集結及暴動分別。
#東區裁判法院第一庭
#錢禮主任裁判官
#1207銅鑼灣 #提堂

👤美藉手足(35)

控罪:
(2)襲擊警務人員
(3)普通襲擊(交替控罪)

案情:
於2019年12月7日在銅鑼灣港鐵站F出口樓梯襲擊正在執行職務的警員1579


辯方要求控方披露警方使用武力及警棍的內守則,控方以公眾利益為由申請豁免。
有關申請法庭將於8月13日 0930 於東區法院第10庭 進行聆訊處理

裁判官准予被告人以原條件保釋
Guide on How to Download Instagram Videos Effortlessly